区域经济研究

  •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

    吴三忙;李善同;

    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制造业已显现出较高的集聚水平,东部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域;(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特征及时空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制造业地区专业化分工格局在中国基本形成;(3)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作用开始显现,部分制造业呈现由东部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态势。

    2010年10期 v.36;No.347 4-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0 ]
  • 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经济稳定效应分析——基于2000-2008年省份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

    张文彬;

    文章基于TVP-GARCH模型构建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利用时变参数模型构建包含货币政策变量的省份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发现货币政策对各省份经济的稳定性作用并不明显,可预期的货币政策的省份稳定效应高于不可预期的货币政策,而经济冲击和货币政策制定层面引发的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省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的经济稳定能力存在明显的省份差异,和经济周期同步性以及货币、信用和汇率三个传导渠道的省份特征密切相关。

    2010年10期 v.36;No.347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0 ]
  • 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产出率——基于我国234个地级城市1999-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豆建民;汪增洋;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集聚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密度是影响城市土地产出率最重要的因素,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性造成就业密度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贡献很小,甚至为负;城市净集聚效应为负和资本劳动比不断攀升,说明城市资本投入是低效率的;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城市用地面积、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产出率,经济集聚和产业结构因素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具有显著差异。

    2010年10期 v.36;No.347 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5 ]

金融研究

  • 动态拨备规则的西班牙经验及其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徐明东;肖宏;

    文章基于预期损失模型分析了动态贷款损失拨备规则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西班牙实施动态拨备规则的模式和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动态拨备规则能提高银行体系的风险缓冲能力和增强其稳健性,并可作为危机后抑制银行顺周期行为的逆周期资本监管措施的重要补充工具。文章认为我国短期内全面推行动态拨备规则的条件和时机并不具备,但我们应借鉴西班牙动态拨备经验,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国内实施时间表相结合,适时改革和推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业前瞻性拨备制度,提高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抵御冲击能力。

    2010年10期 v.36;No.347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6 ]
  • 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与短板效应探析

    田霖;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不仅意指金融系统自身的协调,也涵盖了金融、经济和社会系统的互动协调发展,是金融与经济力、文化力、劳动力、科技力、设施力、开放力、聚集力和环境力的交互作用与动态适应过程。针对金融协调量化研究的不足,文章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个方面剖析区域金融的成长,分别反映狭义区域金融系统与广义区域金融系统的协调状况,从而为金融协调定量化研究范式的确立以及剖析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短板提供参照。

    2010年10期 v.36;No.347 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2 ]
  • 政治关系如何影响公司价值:融资约束与行业竞争的证据

    徐龙炳;李科;

    政治关系影响了公司价值,但对于如何影响公司价值还知之甚少。文章从资本结构与行业竞争关系的角度检验政治关系如何影响公司价值。基于1998-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中制造行业的公司数据,文章发现政治关系提高了行业竞争对资本结构的敏感性。在使用两种不同的融资约束划分标准后,研究发现不同融资约束下公司政治关系的价值不同,对于存在融资约束的公司而言,政治关系更深地影响了行业竞争对资本结构的敏感性,因此具有更高的价值。文章的证据支持了政治关系有助于公司获取融资资源从而提高公司价值的观点。

    2010年10期 v.36;No.347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4 ]

国际经济研究

  • 基于极值相依性的金融危机共生强度研究

    覃筱;任若恩;

    共生性危机是金融危机研究的热点之一,经验表明不同国家同时爆发两种危机的可能性不同,但尚缺乏对危机共生强度的定量研究;copula是刻画变量之间非线性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但函数选择目前仍缺少依据。针对这两个问题,文章由极值相依性模型推导出数十种生存copula函数的共同渐近形式,基于此构建危机共生指数,并给出一套系统检验共生性强弱及度量共生强度的方法。对1994-2009年十个新兴经济体的实证研究表明:各国的危机共生强度各异,俄罗斯、新加坡、智利和中国的金融危机具有弱共生性;爆发共生性危机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由金融自由化决定;外汇市场或金融市场遭受攻击时的极端风险更易在两者之间传导;通过本币升值稳定物价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增加双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控制外汇市场和银行业经营的不稳定因素是抑制共生性危机的重要途径,但在印度和中国的效果可能有限。

    2010年10期 v.36;No.347 7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6 ]

产业经济研究

  • 政治关系与创新效率:基于公司特质信息的研究

    丁重;邓可斌;

    文章用CAPM回归得到的R平方度量以创新投入为代表的公司特质信息,并根据政治关系强弱把样本分为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然后运用差分中的差异(DID)与面板数据回归技术对政治关系与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政治关系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效率改进或创造性破坏活动,政治关系还会使得大规模企业的创新效率有所降低;此外,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企业加大技术效率改进投入力度,但会使企业技术进步与创造性破坏活动的投入效率降低。

    2010年10期 v.36;No.347 8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8 ]

公共经济与管理

  • 国家规则构建与社员意识演化的互动周期假说——以农信社制度变迁为例

    刘勇;易法海;

    目前制度变迁研究主要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是诺斯以意识为核心的非正式规则演化路线,二是林毅夫的国家规则构建路线,两条主线都忽略了意识演化与规则构建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章以农信社制度变迁为例,认为集体主义精神的农户抛弃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合作金融是一个"集体主义悖论",而从农信社这一制度安排的变迁历史,及其所处的制度结构——农村经济体制的变迁历史中演化而来的社员"集体主义恐惧意识",给该悖论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文章对"集体主义恐惧意识"进行深层分析后,提出国家规则构建与社员意识演化的互动周期假说。最后强调转轨国家在规则构建时,应充分重视社员意识的导向作用,并且提出了一些展望。

    2010年10期 v.36;No.347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5 ]

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

  • 开源经济的现代价值分析

    马艳;郭白滢;

    开源经济是基于开源软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之所以受到学界的关注是因为开源经济对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参与者"利己"与"利他"双重行为倾向违背了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开源经济的生产组织方式和治理机制相比传统企业制度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高效性;开源软件生产克服了公共物品供给的难题等。但是,开源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开源经济的研究对于在现时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010年10期 v.36;No.347 11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4 ]
  • 家族权威的配置效应分析与实证检验

    贺小刚;连燕玲;李婧;苗藤藤;

    文章将家族权威界定为管理权威、股东身份权威、专家权威和信息权威,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论述和检验了家族权威的配置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家族管理权威与股东身份权威存在互补关系,与专家权威存在互补关系,与纵向信息权威、横向信息权威也都存在比较显著的互补性;将家族管理权威配置给拥有实际权威的物质资本所有者能够更大程度地改进企业的经营绩效,即实际权威具有强化管理权与所有权的激励相容的作用。

    2010年10期 v.36;No.347 12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4 ]
  • 控制权私利、公司业绩与CEO变更——兼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效率

    蒋荣;刘星;

    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股东控制框架下CEO变更的五大假设,并以此为视角,基于上交所上市公司2004-2006年公司治理的实践,在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能力假设获得证实,表明内部治理机制治理效应的存在;(2)合谋假设获得支持,大股东控制权私利弱化其对CEO的监督;(3)董事会独立性假设得以证实,且董事会履职倾向保守和谨慎;(4)就现阶段的股权结构而言,大股东的利益协同与利益模糊假设同时获得证实。

    2010年10期 v.36;No.347 13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0 ]